
11月10日,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、数字教育未来中心(DEFI)创始人兼学术负责人Prof. Rupert Wegerif,带来了主题为“The Importance of Art and Drama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AI”(“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与戏剧教育的重要性”)的讲座。作为对话式教育领域权威学者,Wegerif教授围绕“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体系的意义”、“作为新技术的生成式AI如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”以及“艺术和戏剧在教育愿景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”几个问题展开演讲,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前沿学术视角。本次讲座由600全讯白菜网党总支副书记、系主任沈亮老师主持。
“AI优于学生”?
现有教育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
讲座开篇,Wegerif教授直指核心矛盾:传统以知识线性传递和考试成绩为核心的教育体系面临着生成式AI的冲击,人们对AI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分歧。一方面,生成式AI的突破逐步在传统的学习和工作上显现出优势,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频率越高,越难学会独立思考;而另一方面,也有许多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。

面对这一变革,Wegerif教授提出教育目的需从“传递知识”转向“扩展对话空间”,发展“对话式教育”。其目的不仅仅是通过对话传授知识,更是“为了对话而教”,其核心是让学生更善于对话——更善于提问、真正倾听,并从对话中学习,从而推进与人工智能的有效协作。他强调,AI的优势在于高效执行标准化任务,而教育的核心意义绝非培养可替代的“任务执行者”,而是塑造具备独特思维能力的个体。
“多元视角”:
教育需要“内在说服力的声音”
Wegerif教授指出,对话不仅仅是互动,而是挑战、提问和共同探究。对话式教育想要培养的是“跨越多种视角进行思考的能力”,让学习者从单一立场拓展为容纳多元声音的认知模式。而这种提问、倾听、质疑假设的能力,也是AI无法复制的人类核心竞争力。
他借用米哈伊尔·巴赫金的观点,将“对话式教育”(存在差异)与“独白式”教育(只有单一声音)进行对比,并结合事例说明,教育需要的是巴赫金所说的“内在说服力的声音”,而非“权威声音”。面对权威声音(比如学校老师的指令),人们要么认同,要么反对,但不会真正发生内在改变;内在说服力的声音则会融入人的内心,从内部促使人们发生转变,而不仅仅是提出要求。同时,Wegerif教授还强调,戏剧是对话式教育的核心要点,在内化多元视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艺术与戏剧:
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核心载体
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,Wegerif教授对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展开了进一步阐释。他倡导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重构印刷术以前的口头教育传统,生成“基于与人工智能对话”的教育新模式。

Wegerif教授认为,传播技术的转变为教育焦点的转移提供了契机——教育可以由更注重“生成意义”,即通过想象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角色进行自我拓展,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。而艺术与戏剧则为这种教育焦点的转移提供了最佳实践路径,在教会人们“学会学习”和“学会思考”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他总结道:“在人工智能时代,艺术和戏剧教育将变得更加重要。真正的教育,是将个体的‘角色库’从单一拓展到多元,通过接纳不同视角来获得智慧。而这一点,只有通过戏剧和艺术才能实现。这不仅仅是扮演角色,更是以‘关系性’而非‘表征性’的方式理解世界。”
讲座最后,Wegerif教授还对现场同学们提出的对话式研究的数据方法、“好的对话”界定与体验构建,以及社区学习与个体阅读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做出了回应交流,鼓励创造力和个体解放,并呼吁大家参与到对教育的重新思考和重构中来。

-END-
文、排版|马钰铃
图|李易纯
审核|方军 沈亮 陈莹



